7月22日15时44分,我们将进入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进入大暑后,各地天气高温频现、湿度增加,湿热交蒸、热到极致。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大暑 的天气和各地饮食风俗习惯。

南方暑热盛行,北方雨季开启

大暑,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极致炎热。在这一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升高,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有时甚至会遭遇极端的高温天气。尽管如此,大暑期间的雨水也相当充沛,形成了“雨热同台”的现象,虽然这可能会带来湿热的不适感,但对农作物的生长却是极为有利的。

在大暑期间,南方大部分地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导致高温天气频发,蒸发量增大,容易出现伏旱现象,尤其是长江沿岸地区,暑热尤为严重。在这些地区,居民应当注意饮食清淡,选择一些具有清热和健脾功效的食物,同时采取措施防暑降温,尽量减少在烈日下的活动。

同时,大暑时节也是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我国的高峰期。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的居民需要密切关注台风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台准备,如加固门窗、储备必要的生活物资等。

与南方的高温伏旱不同,北方地区则逐渐进入雨季,东北和华北等地将面临一年中降雨最为集中的时期。在大暑时节,这些地区不仅雨日增多,雨量也相当可观,有时甚至会出现急促且猛烈的降雨,可能会导致旱涝急转的情况。

在出行前,大家应密切关注天气预警预报,确保出行安全。在强降雨天气来临时,还需警惕城市内涝、山洪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尽量避免前往山区游玩。

大暑

各地消暑祛湿饮食

大暑正好处于“中伏”前后,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我国高温、暴雨多发,湿热交蒸达到顶峰,南北携手热如蒸笼。为了应对苦夏,人们通过饮伏茶、晒伏姜、喝暑羊等方式消暑祛湿。

饮伏茶

在大暑时节,人们有饮伏茶的习俗。伏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在炎炎夏日,一杯伏茶下肚,顿时让人神清气爽,暑气全消。

大暑

晒伏姜

伏姜是山西、河南等地的传统习俗。大暑期间,将生姜放置于阳光下暴晒,制成干姜。食用伏姜水能让人体微微发热,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

喝暑羊

在华北、黄淮一带,有大暑喝暑羊的传统。人们用新麦制作的馍馍搭配鲜美羊肉汤,以补充体力,抵御炎热。

吃仙草

福建、广东等地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具有消暑、清热、解毒等功效。一碗加满水果的烧仙草,不仅能消暑解渴,还能为苦夏带来甜蜜的味道。

吃仙草

吃童子鸡

在湘中、湘北等地,有大暑吃童子鸡的传统进补方法,有助改善因暑热导致的胃口差、出汗多、身体虚弱等症状。

吃凤梨

在台湾,有大暑吃凤梨的习俗,不仅因此时的凤梨最好吃,还因凤梨在闽南语发音与“旺来”相同,寓意吉祥兴隆。此外,还会在过完“半年节”后吃上一碗“半年圆”,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大暑时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极热”,正所谓物极必反,大暑之后,夏日的炎热即将过去,秋天的凉爽也终会到来。因此,我们要注意防暑降温,勇敢迎接暑热的考验,静待凉风的到来。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