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对于北方的朋友来说,今天是传统节日“小年”。而对于南方的小伙伴来说,明天才是小年。那么,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会相差一天呢?小年又有哪些习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南北小年为何差一天?

小年,又叫做“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是春节前的重要节日。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风俗差异较大,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在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大多在腊月二十五。

小年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清朝中期以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但由于南方地区距北京较远,信息传递非常不方便,于是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这天过小年的传统。

小年习俗

小年被称为“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小年过后一周便会迎来春节,民间自古便有“过完小年迎大年”的说法。这天开始,人们便会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做好迎接春节的准备。

祭灶王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根据民间传说,在小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祭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等,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灶神是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

扫尘土

小年过后一周便会迎来春节,民间自古便有“过完小年迎大年”的说法。因此,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扫除不祥。

剪窗花

春节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宋朝、元朝逐渐流传,逐渐成形。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小年

沐浴剪发

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沐浴、剪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因此,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褪去过往的晦气,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吃灶糖

灶糖,又叫关东糖、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小年是大年的前奏,小年的习俗可以被看作“年”文化的一部分。在这里,小编祝您小年安康,万事顺意!

免责声明: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