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外出游玩置备行头,我在网购平台上刷到不少“夏日平价好物”——某音天天推的洞洞鞋,简直好看的不要不要的,7.8元就能拿下;某宝反复弹出的棒球帽,模特戴在头上发量蓬松,高颅顶效果堪比修图师手作,价格也是7.8元。
作为有14年网购经验的老网民,我本对“低价=低质”有心理准备,但架不住“这么便宜不买亏了”的侥幸:说不定这次是商家良心引流呢?也说不定这次我是个幸运儿。于是大半夜手指一滑,两单15.6元的东西就躺进了购物车。嘻嘻~
收货当天,嘻嘻~不嘻嘻了~
先说洞洞鞋:图片和实物真的严重不符啊,我的老天奶!而且洞洞鞋的味道很大,闻了一下午快吐了!更绝的是客服回应:“亲亲,我们的鞋子都是实物拍摄哦~” 啥也不说咱直接上图看看吧!
再说棒球帽:戴上帽子后,所谓的高颅顶、小脸蛋在哪里?真没看到啊,反而我那本就不小的脸更大了,头顶像是被一刀切了,那叫一个平!这个真的太丑了,就不上图了。
退货时,商家的“套路”比商品更扎心
我去找洞洞鞋客服,刚给客服发了一句“图片和实物不符啊亲”,平台突然弹出“补偿5元”的选项——“不用退货,白得5块”;或是退货退款,但有运费,比鞋子都贵。于是咬咬牙点了“接受”,合着这双“化工鞋”,最终只花了我2.8元。
帽子更坑爹,申请退货退款时页面没写运费,结果快递小哥取件时让我支付9.03元的运费。我急得追着小哥喊“拦截”,帽子还给我,我不退了。要不然东西没到手,还得搭进去1块多。
14年网购人,第一次一周退两单
讲真,作为拥有14年网购经验的我,真的很少很少退货,印象中一共退货退款才3次。结果现在短短一周时间,我竟然退了两单,全拜“低价诱惑”所赐。
从前总觉得"便宜没好货"是老一辈的刻板印象,直到这次踩了坑才明白:那些藏在低价背后的,是商家毫无下限的低质产品;是平台算法精心设计的"信息茧房"——你越爱看"平价好物",它越推"看似划算"的链接;更是消费者心里那点"贪小便宜"的侥幸——总觉得"万一没问题呢",却忘了商家的利润从来不会凭空消失,低价的成本,终究要由消费者买单。
现在动辄0.9元的短袖、1.9元的裤子、1分钱的抽纸.....互联网时代的"低价",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当我们为“2.8元”的数字心跳加速时,或许该先问问自己:商家的成本在哪里?图片里的滤镜有多厚?运费险的保额够不够覆盖风险?
毕竟,真正的划算从不是“用最少的钱买到东西”,而是“用合理的钱买到需要的东西”。下次再遇到"全网最低价"的弹窗时,我打算先摸摸自己的钱包——这一次,我不想再为"便宜"付出更高的代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