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38-40℃)、喉咙痛、口腔疱疹或溃疡,其病原体与手足口病高度重合,但临床表现相对局限。
与普通感冒不同,这种疾病的攻击目标非常明确——主要侵犯口腔后部的咽峡部,即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区域。
典型症状:
突发高烧(38-40℃),可能持续2-4天。
喉咙剧痛,孩子可能拒绝进食、喝水。
口腔疱疹或溃疡,常见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小舌头附近),形成灰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
流口水增多(因吞咽疼痛)。
可能伴随呕吐、腹泻(少数情况)
⚠️ 注意: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亲戚”,但疱疹性咽峡炎通常只在口腔出现疱疹,而手足口病还会在手、足、臀部出现皮疹。
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传播的?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比如:
接触患病儿童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如共用餐具、玩具)。
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门把手、毛巾等)。
高发季节: 夏季(5-8月)和秋季(9-10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期,幼儿园和学校容易爆发聚集性感染。
如何预防孩子中招?
1.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
用肥皂+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式。避免孩子吃手、咬玩具,减少病毒入口的机会。
2.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如果班级或小区有孩子确诊,尽量让孩子暂时避免密切接触。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少1周,直到疱疹消退、不再发热。
3. 增强免疫力
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适当户外运动,增强抵抗力。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高烧+口腔疱疹+拒食,很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建议:
1. 及时就医
虽然多数孩子1周左右自愈,但需警惕高热惊厥(抽搐)或脱水(因拒食拒水)。
医生可能会开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但没有特效抗病毒药。
2. 缓解疼痛,保证进食
温水漱口(大孩子),小宝宝可用生理盐水棉签轻轻清洁口腔。
尽量吃温凉、软烂的食物(如粥、面条、牛奶),避免酸、辣、烫的食物刺激溃疡。
少量多次喝水,防止脱水。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传染性强,但可防可控。如果孩子不幸中招,及时退烧、保证营养和水分摄入,一般1周左右就能康复。
- 高烧不退(超过3天)
- 精神萎靡、嗜睡、抽搐
- 拒绝喝水,尿量明显减少(脱水)
- 呼吸急促、呕吐频繁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图片、音视频来源于网络AI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