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五一小长假的结束,打工人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就在今天,很多人会觉得异常疲惫,伴随着食欲不振、烦躁等症状,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节后综合征”。下面小编就带你来全面的了解一下“节后综合征”都会有哪些表现,看看你都中了哪几条。
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指的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 生理上:疲惫、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 心理上:精神不振、失眠、心烦、焦虑等症状。
其实,想要拒绝“节后综合征”也十分简单,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
生活上: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安排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能缓解持续性的神经兴奋与紧张感。
饮食上:
选择养胃促消化食物,如山楂、魔芋、黑木耳、蜂蜜、糙米等。少盐、少油,用蒸、煮、炖等烹调方法,少量多餐,食物细软易消化为宜。少喝咖啡、烈酒、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心理上:
放松心情,多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长久静坐。坚持用热水泡脚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入睡前可以听舒缓音乐,提高睡眠效率。
工作上:
适度自我增压,上班可以从制订工作计划表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多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针对工作问题可以多多进行思考,让自己的意识走出“休闲状态”。
简单总结五要点:
- 早睡早起,保障睡眠质量。
- 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
- 劳逸结合,逐步适应工作。
- 适度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 积极乐观,调整自我心态。
相关阅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