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正在被膝盖疼痛、僵硬、活动“嘎吱”响所困扰?

上下楼梯成了煎熬,散步遛弯都成了奢望?这很可能是骨关节炎在作祟——一种因关节软骨磨损、退化而引发的疾病。

传统治疗从止痛药、玻璃酸钠注射到最终的人工关节置换,仿佛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

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骨科领域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再生医学疗法。它不再局限于“止痛”,而是直指问题的核心——修复受损组织,让软骨实现“再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富血小板血浆(PRP)干细胞疗法。

软骨为何如此脆弱?​

健康的关节软骨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厚度仅2-4毫米,却承担着缓冲压力、减少摩擦的关键使命。

它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构成,没有血管和神经,自我修复能力极弱。

随着年龄增长、肥胖、创伤或过度使用,软骨细胞逐渐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加速,软骨表面出现裂隙、变薄甚至剥脱。此时,关节滑膜会释放炎症因子(如IL-1β、TNF-α),进一步加剧软骨破坏,形成“炎症-损伤”恶性循环。

PRP疗法:用“自体生长因子”唤醒软骨修复力​

PRP,全称富血小板血浆。它是从患者自身血液中提取的高浓度血小板血浆。

血小板中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如PDGF、TGF-β、VEGF等),这些因子如同“信号兵”,能激活软骨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同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PRP如何发挥作用?​

抗炎镇痛:抑制滑膜炎症,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促进修复:生长因子刺激软骨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修复微小损伤;

改善微环境:增加关节液黏稠度,提升润滑效果。

临床研究显示,PRP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率可达70%-80%,尤其适用于早期患者。其优势在于“自体取材、无免疫排斥”,但效果受制备技术影响较大(需精准控制血小板浓度)。目前,PRP已被纳入《骨关节炎诊疗指南》,成为保守治疗的重要选择。

干细胞疗法:派出“种子士兵”,重建软骨

这是一种更前沿的方法。将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植入关节,使其分化为软骨细胞,直接补充受损部位的细胞数量。

目前用于关节修复的干细胞主要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SCs)(多来源于骨髓、脂肪或脐带)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其中,脂肪来源的MSCs因获取方便、增殖能力强,应用最为广泛。

如何让软骨“再生”?

  1. “分化”能力:干细胞拥有“分化”的潜能,就像一颗种子可以长成大树。在关节软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它有潜力直接分化成新的软骨细胞,替代那些已经磨损、死亡的细胞,实现真正的 “软骨再生”

  2. “旁分泌”效应:这是目前认为更重要的作用。干细胞会持续不断地释放大量的营养因子、抗炎因子和信号分子。它们能:

    • 抑制免疫攻击,营造一个和平的修复环境。

    • 促进血管新生,为修复区域带来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 激活周边的原有细胞,让它们也加入到修复大军中来。

理性看待:再生医学不是“万能神药”​

尽管PRP和干细胞疗法前景广阔,但它们并非“包治百病”的神话。

适用人群有限:目前主要适用于轻中度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Ⅲ级),晚期患者(关节间隙消失、骨赘大量形成)仍以置换手术为主。

效果因人而异:年龄、体重、损伤程度、生活方式等均会影响疗效。年轻患者、早期干预者往往效果更好。

技术门槛高:PRP的制备需严格控制血小板浓度(通常为全血的4-8倍),干细胞疗法涉及细胞分离、扩增、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非正规机构操作可能导致感染或无效治疗。

如果你正被关节疼痛困扰,不妨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这些前沿疗法是否适合你。

早诊断、早干预,才能让再生医学的力量发挥最大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图片、音视频来源于网络、AI,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文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