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热播的古装剧《 长安十二时辰 》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小编甚是期待后面的剧情。

《长安十二时辰》是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剧 。本剧讲述了盛唐天宝三年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名士李泌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乍一听没毛病,可细想之后才发现,张小敬和李必竟然只有1天的时间来拯救长安,而且是在刑侦技术非常落后的古代。这破案速度,够快;破案效率,够高!

厉害了

由于该剧目前只更新到35集,小编也只能坐等更新啦。除了对剧情感冒,小编对剧中出现的龙武军、右骁卫、旅贲军等名称也非常感兴趣。趁着这会儿功夫,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龙武军、右骁卫、旅贲军在历史中确实存在,唐代长安城驻有“北衙六军”、“东宫十率”、“南衙十六卫”等几支军队,构成可谓相当复杂。

唐代的中央禁军有“南衙禁军”和“北衙禁军”,南北之分主要因为其驻扎位置不同。唐代长安城中,皇城与宫城位置居北。专门屯驻北边皇家禁苑内的军队被称为“北衙禁军”,而宿守于宫城南面和皇城的军队则被称为“南衙禁军”。

关于二者职责,根据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概括:北衙禁军是“卫宫之军”守卫皇帝,南衙禁军为“卫城之军”守卫长安。此外,东宫还有一支专职守护太子的“东宫十率”,它在机构、职能上比拟南衙禁军,只是规模上稍小。

南衙十六卫军

南衙十六卫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右骁卫所属“南衙十六卫”。十六卫军,组织严密、兵力强盛,是唐代前期禁军的主导力量。其草创于西魏、北周时期,经隋代发展至唐初达到完备与鼎盛。

十六卫,顾名思义共分为十六个卫,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其中前十二卫除了五府三卫的卫士(多是勋贵子弟),还统辖有府兵(折冲府)。他们的任务是“掌握以保卫宫城南部及皇城内百官衙门的禁军”。如此,他们既是府兵的领导机构,又是卫戍长安的禁军。值得注意的是,此十二卫对天下“折冲府”只是遥领。真正打仗时会有皇帝委派的将领负责战时指挥。二者相互制约,使得府兵散于天下,却仍由中央控制。

不同于前十二卫,后四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不辖府兵,任务也稍有不同。左、右监门卫执掌的是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专职侍卫皇帝,其人员选拔也比较特殊,至少是四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有资格入选,且待遇优厚,最次也是七品官阶。

皇帝亲兵-北衙禁军

北衙禁军

《长安十二时辰》中龙武军为何盛气凌人?因为龙武军所属北衙禁军。如果说南衙十六卫属于正宗的国家军队,那么北衙禁军完全就是皇帝的私人武装。北衙六军起于守护玄武门一带的“北门屯兵”。贞观年间,经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唐太宗,深知玄武门等北门防务的重要性。

于是,在整顿府兵的同时,又设置了“北衙七营”和“玄武门左右屯兵”。屯营兵称为“飞骑”,从中挑选百人为皇帝的贴身警卫,号“百骑”。

唐高宗龙朔二年,左右屯营按南衙十六卫的编制,改为左、右羽林军。自此北衙禁军正式脱离十六卫,成为直属皇帝的独立军事力量。左、右羽林独立成军后,“百骑”编制继续保留,并在武周和中宗时期逐渐发展为“万骑”。

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万骑”的编制从羽林军中分出,变身成为左、右龙武军。作为玄宗亲设的队伍,所以龙武军格外受重视。

关于左、右神武军,唐玄宗在设置龙武军时,曾设置过左右神武军(万骑),但不久又废弃。所以神武军真正成军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时,号“神武天骑”。以往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被称为“北门四军”,再加上左右神武军,便合称“北衙六军”。

太子党-东宫十率

东宫十率

东宫十率,顾名思义就是东宫太子执掌的一支队伍。它的编制和模式均比拟“十六卫军”,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支“小十六卫”。东宫十率分别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

与十六卫军相似,东宫十率的前六率辖有军府,军号分别是超乘、旅贲(bēn)、直盪(dàng)。而左右监门率和左右内率府与十六卫军监门卫和千牛卫一样,负责东宫诸门禁卫和侍卫太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十六卫和东宫十率中的监门卫、千牛卫及监门率和内率都不辖府兵,所以有时会被“忽略”掉,只提及作为府兵领导机构的“十二卫和东宫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