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宝妈宝爸在刷短视频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喜报”:育儿补贴已经到账了!视频中晒出的到账截图看起来十分真实,让不少正在等待补贴的家庭心生焦虑——为什么别人都收到了,而我却没有?

育儿补贴到账图片假

育儿补贴到账图片假

但真相是:这些都是假的!​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从这些视频中发现了破绽。如何判断出来的呢?

>>正规的育儿补贴只支持银行卡到账,根本没有“支付宝到账”这一方式。

>>视频往往只展示模糊的短信提醒,缺乏真实的银行汇款记录,并且总是不忘标上“咨询我快速办理”之类的诱导性话语。

这完全是利用家长焦虑心理精心设计的骗局。

01 政策善意遭利用,虚假视频背后的三重陷阱

育儿补贴本是国家推出的一项惠民政策,旨在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按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育儿补贴

然而,不法分子却将这一政策变成了他们的“流量密码”和“诈骗工具”。这些虚假视频背后,隐藏着三种常见的猫腻:

第一,精准引流,实施直接诈骗。​​ 这是最具危害性的目的。骗子使用“咨询我快速办理”等话术,诱导焦虑的家长私信联系。随后,他们便会冒充政府或银行工作人员,以“核实身份”、“缴纳手续费”等名义,套取个人信息甚至直接要求转账。

第二,收割流量,牟取商业利益。​​ 通过制造“独家消息”的噱头,这些账号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和评论。待粉丝量上涨后,便通过直播带货或将账号转卖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

第三,收集信息,用于黑产贩卖。​​ 以“协助申请”为名,诱导用户填写详细的个人和家庭信息。这些宝贵的数据会被打包出售给各种黑产机构,用于电话营销乃至更精准的网络诈骗。

“这些视频往往制作粗糙,但抓住了家长急于获取补贴的心理,因而能够迅速传播。”一位网络安全专家指出。

02 提高警惕,牢记“三不”原则

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请您务必做到:

育儿补贴防诈

不轻信:​​ 对于非官方渠道发布的所谓“内部消息”、“快速通道”要保持高度警惕。一切政策信息请以当地卫健委、人社局等政府官方网站或权威新闻媒体发布为准。

不点击:​​ 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扫描陌生的二维码,这些很可能携带病毒或直接跳转到钓鱼网站。

不泄露:​​ 绝不向任何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核心敏感信息。政府工作人员绝不会在电话或社交软件中索要您的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


育儿补贴,承载的是国家对每一个新生命的关爱与鼓励。面对还未到账的补贴,请您少一分焦急,多一分耐心,只要通过审核,这份福利一定会稳妥地送达您的手中。

在此之前,请务必守护好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切勿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政策的“守护者”,当您再看到那些虚假视频时,一次简单的举报,就是一次有力的回击。让我们携手,让惠民政策在清朗的网络环境中,顺利抵达每一个应得的家庭。

育儿补贴诈骗

声明:本文部分文章内容及配图由AI辅助生成。